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乌拉尔沙蜥
释义

§ 生物标签

乌拉尔沙蜥

中文学名:乌拉尔沙蜥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鬣蜥科

中文属名:沙蜥属

拉丁文名:Phrynocephalus guttat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Gmelin,1789

§ 简介

乌拉尔沙蜥(学名:Phrynocephalus guttatus)为鬣蜥科沙蜥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一般生活于伊犁河中下游的荒漠裸露区段或植被稀疏的沙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乌拉尔。

§ 活动与摄食

乌拉尔沙蜥

乌拉尔沙蜥是变温动物,在温带及寒带生活的乌拉尔沙蜥于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表现出季节活动的变化。在热带活的乌拉尔沙蜥,由于气候温暖,可终年进行活动。但在特别炎热和干燥的地方,也有夏眠的现象,以度过高温干燥和食物缺乏的恶劣环境。可分为白昼活动、夜晚活动与晨昏活动三种类型。不同活动类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食物对象的活动习性及其他一些因素。

乌拉尔沙蜥的活动范围很局限。乌拉尔沙蜥往往只在几株树之间活动。据研究过的几种地面活动的乌拉尔沙蜥,如多线南蜥等,活动范围平均在1,000平方米左右。有的种类还表现出年龄的差异。刚孵出的蝘蜓(Sphenomorplus)多在孵化地水域附近活动,成年后才转移到较远的林中活动。

乌拉尔沙蜥吃动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壁虎类(Gekkonids)夜晚活动,以鳞翅目等昆虫为食物。也有一部分乌拉尔沙蜥如鬣蜥(Agam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由于大多数种类捕吃大量昆虫,乌拉尔沙蜥在控制害虫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很多人以为乌拉尔沙蜥是有毒动物,这是不对的。全世界6000种乌拉尔沙蜥中,已知只有两种有毒毒蜥,隶属于毒蜥科(Helodermatidae),且都分布在北美及中美洲。

§ 尾的再生

乌拉尔沙蜥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

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我国壁虎科、蛇蜥科、乌拉尔沙蜥科及石龙子科的乌拉尔沙蜥,都有自截与再生能力。

变色与发声

乌拉尔沙蜥

乌拉尔沙蜥的变色能力很强,特别是避役类(Chamaeleons)以其善于变色获得“变色龙”的美名。我国的树蜥与龙蜥多数也有变色能力,其中乌拉尔沙蜥(Calots versicolor)在阳光照射的干燥地方通身颜色变浅而头颈部发红,当转入阴湿地方后,红色逐渐消失,通身颜色逐渐变暗。乌拉尔沙蜥的变色是一种非随意的生理行为变化。它与光照的强弱、温度的改变、动物本身的兴奋程度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等有关。

§ 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同时也被列入《“三有”保护动物名录》。[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