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乌拉圭 |
释义 | § 地理 环境气候 全境面积17.7万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乌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的东岸,北邻巴西,西界阿根廷,东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660公里。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16米。南部是起伏的平原;北部和东部有少数低山分布;西南部土地肥沃;东南部多斜坡草地。大库奇利亚山脉由南向东北延伸至巴西边境,海拔450—600米。乌拉圭河为乌与阿根廷的界河。内格罗河发源于巴西高原,流经国境中部,注入乌拉圭河,全长800多公里。位于内格罗河上的内罗格水库,是南美最大的人工湖之一(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属温带气候,乌拉圭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安定的社会环境,被誉为“南美瑞士”;又因其形似宝石而又盛产紫晶石,被誉为“钻石之国”。1至3月为夏季,气温17至28℃,7至9月为冬季,气温6至14℃。年降水量由南至北从950毫米递增到1250毫米。[1] 资源 盛产大理石、紫水晶石、玛瑙、乳白石等。已探明有铁、锰等矿藏。林业和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黄鱼、鱿鱼和鳕鱼。 人口 人口总数:3,477,778(2008年7月统计) 出生率:14.17‰(2008年统计) 乌拉圭狂欢节死亡率:9.12‰(2008年统计) 民族:白人(88%)、混血人种(8%)、黑人(4%),另有人数极少的美洲印第安人。 主要宗教:罗马天主教(66%)(全国近一半人口定期去教堂做礼拜)、新教(2%)、犹太教(1%)、其他宗教(31%)。 语言:西班牙语、巴西边境使用的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混合语。 行政区划 全国共19个省。乌拉圭地图 阿蒂加斯省(Artigas) 卡内洛内斯省(Canelones) 塞罗拉尔戈省(Cerro Largo) 科洛尼亚省(Colonia) 杜拉斯诺省(Durazno) 弗洛雷斯省(Flores) 佛洛里达省(Florida) 拉瓦列哈省(Lavalleja) 马尔多纳多省(Maldonado) 蒙特维多(Montevideo) 派桑杜省(Paysandú) 里奥内格罗省(Río Negro) 里维拉省(Rivera) 罗恰省(Rocha) 萨尔托(Salto) 圣何塞省(San José) 索里亚诺(Soriano) 塔夸伦博(Tacuarembó) 三十三人省(Treinta y Tres) § 历史 乌拉圭国旗 早期的乌拉圭河东岸地区居住着查鲁亚印第安人。1516年初被西班牙探险队发现。1680年后一直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争夺的对象。1726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蒙得维的亚,乌拉圭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776年西班牙将该地区并入拉普拉塔总督辖区。 1811年民族英雄何塞·阿蒂加斯领导人民进行独立战争,并于1815年控制了全境。1816年葡萄牙再次入侵,并于1821年7月将乌并入巴西。1825年8月25日,胡安·安东尼奥·拉瓦列哈等一批爱国者收复了蒙得维的亚城,宣告乌拉圭独立,并将8月25日定为国庆日。20世纪上半叶,乌经济稳定、社会安宁。1973年发生军事政变。1828年8月27日巴西和阿根廷签订蒙得维的亚和约,承认乌拉圭独立。1984年7月,军政府决定还政于民。由于它位于乌拉圭河的东岸,故国名定为乌拉圭东岸共和国。同年11月红党候选人胡利奥·玛丽亚·桑吉内蒂当选总统,恢复民主宪制。2004年11月,左派政党联盟总统候选人巴斯克斯在大选中获胜,成为乌历史上首位左派总统。 早期的乌拉圭河东岸地区居住着查鲁亚印第安人。1516年初被西班牙探险队发现。1680年后一直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争夺的对象。1726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蒙得维的亚,乌拉圭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776年西班牙将该地区并入拉普拉塔总督辖区。 § 政治 乌拉圭 分省概况 宪法 1830年7月18日颁布第一部宪法,后多次修改。1951年的宪法废除了总统制,建立国务会议制(最高行动权力机构)。1966年修宪,恢复总统制。1973年军人政变后停止实施宪法。1985年民选政府上台后即予恢复。宪法规定乌实行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设总统和副总统各一名。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副总统为当然参议员,兼任国会主席和参议长。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和各省省长均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总统不能连任,但可隔届再次参选。议会分参、众两院。 议会 两院制。参、众两院分别由30名参议员和99名众议员组成,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国会主席兼参议长由副总统兼任。众议长由众议员选举产生,任期1年。每年3月15日至12月15日为国会会期。闭会期间,由参、众两院组成常设委员会主持日常工作。 司法机构 最高法院由5名大法官组成,需经国会批准。大法官任期10年,退休年限为70岁。院长由五人轮流担任,任期1年。 主要政党 (1)广泛阵线:左翼政党执政联盟,议会第一大政治力量。成立于1971年,包括人民政府运动、社会党、基督教民主党、共产党等派别。1973年被军政府取缔,1982年恢复合法地位。1989年、1994年两度竞选首都市长成功。1994年同其他左翼政党组成进步联盟—广泛阵线。2004年,新多数派加入,改名为进步联盟—广泛阵线—新多数派。2005年再次改名为广泛阵线。1994、1999和22004年三次推举联盟主席巴斯克斯参加总统选举,前两次未获成功,第三次在大选首轮投票中胜出。以社会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认为民主应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三方面内涵:追求政治民主,反对集权统治;追求经济民主,反对贫困;追求社会民主,主张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对外交往中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捍卫自决,反对干涉、封锁、以大欺小。现有20多个左派政党和派别,主要有“人民参与运动”、“乌拉圭大会”、“新空间”等。2008年3月29日,“三月二十六日运动”派别退出联盟。 (2)白党:又称民族党。在野党,议会第二大政治力量。1836年成立。代表农牧业主利益,在内地特别是农村影响较大。政治上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公民自由和宪法,追求正义的民主社会。主张改革经济、社会和国家体制。奉行独立自主、多元化外交政策,在自决和不干涉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关系。1973年被军政府取缔,1982年恢复合法地位,曾于1990年至1995年执政。2002年10月退出与红党的执政联盟。党内有“埃雷拉派”、“实干派”、“全国罗查运动”、“全国挑战派”等派系。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是全国领导委员会。 (3)红党:在野党,议会第三大政治力量。1836年成立。传统中右翼政党,代表工商资产阶级、社会民主主义者和自由职业者利益。信奉民主、自由、参与、社会公正原则。对内主张建立合理的国民经济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公平分配收入。对外强调民族自决和不干涉政策,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积极参与和推动多边合作及拉美地区一体化。历史上曾执政100多年,1973年被军政府取缔,1982年恢复合法地位,1984、1994和1999年三度在大选中获胜,但近年渐趋式微。党内主要派别有“激进巴特列主义”、“巴特列论坛”、“红色巴特列联盟”和“九四运动”等。全国执行委员会为该党领导机构,由15名委员按月轮值主席。设总书记1名。 外交 奉行和平与开放、尊重别国主权、不干涉内政和不诉诸武力的外交政策。主张多元外交,外交关系不受政治制度的限制,在自决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强调外交指导方针是维护国家利益,注重经济外交。 与中国关系: 1988年2月3日,乌拉圭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3年中国同乌拉圭贸易总额为2.03亿美元。2005年5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乌拉圭进行友好访问。中国甘肃与乌拉圭佛罗里达建立省际友好关系 § 军事 奉行“独立自主、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的国防政策,重视军队职业化建设。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1至2年,可延长。 § 经济 货币:乌拉圭比索 在拉美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单一,依赖出口,能源依赖进口。农牧业较发达,主要生产并出口肉类羊毛、水产品、皮革和稻米等。工业以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以金融、旅游、物流、交通业为主。 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积极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1999年起,受阿根廷、巴西等邻国经济危机和金融动荡的冲击,经济连续4年负增长。2003年以来,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和内需扩大等因素拉动,经济恢复并保持较快增长。 巴斯克斯政府基本延续前几届政府的经济政策,倡导提升产能,扩大出口,改善投资环境,稳定金融秩序,优化债务结构,并积极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2008年,乌经济整体运行良好,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行风险增加。金融市场出现动荡,货币大幅贬值,主要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外部市场需求萎缩,出口面临较大困难,国际收支状况恶化。乌政府及时出台稳定金融和刺激经济一揽子措施,削减公共开支,优先保证投资项目,对汽车、电力、航运等企业减税,提高出口退税,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等。 乌拉圭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工业 以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包括肉类加工、榨油、酿酒、制糖及罐头、面粉、牛乳、干酪加工等,其次是纺织业,主要加工羊毛、生产棉纺和化纤产品。 能源依赖进口,电力以水力发电为主。 农林牧渔业 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可耕地和牧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其中90%为牧场。肉类、羊毛、皮革等传统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3以上,是世界第六大稻米出口国 旅游业 乌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发达。境外游客主要来自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智利等周边国家。埃斯特角和首都蒙得维的亚是主要旅游地。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大部分由政府控制。以公路运输为主。 水运:内河航运为重要运输手段,航线总长1250公里。海运不发达。蒙得维的亚港是乌拉圭最大的港口,此外还有科洛尼亚、派桑杜、埃斯特角、萨尔托等港口。 空运:有两家主要的航空公司。普卢纳公司负责国际航线,与阿根廷、巴西、智利、巴拉圭、玻利维亚、西班牙等国通航。塔穆公司负责国内航线。首都的卡拉斯科国际机场是国内最大机场,派桑杜、里韦拉、萨尔托、梅洛、阿蒂加斯、埃斯特角及杜拉斯诺等地均有机场。 对外贸易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外贸总额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3。历届政府均强调以外贸带动经济发展,采取鼓励出口及市场多元化政策。现政府除加强与本地区国家经贸关系外,积极开拓北美和亚太市场。乌主要贸易伙伴为巴西、阿根廷、美国、西班牙、委内瑞拉、中国和俄罗斯。主要出口肉类、乳制品、皮革、粮食和羊毛,进口机电产品、汽车、轻工产品、原料和燃料。 人民生活 乌社会福利较高。政府对失业、退休、残疾、妇孺、工伤、疾病等均提供福利补贴,并实行满30年工龄退休制。政府开支的相当一部分用于文教卫生领域。[2]乌拉圭波兰科小镇的墙画风情 § 教育 教育事业发达。实行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公立大学和专科学校免收学费。位于首都的共和国大学是全国唯一的公立综合性大学,有22个院系。另有蒙得维的亚大学、天主教大学、乌拉圭大学、企业家大学等5所私立大学。 教育普及度:98%(2003年统计) § 文化 博物馆 “村落居”博物馆:“村落居”博物馆位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以东100多公里的拉普拉塔河畔,由于整个建筑群为纯白色,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卡萨布兰卡(白房子)”。 “村落居”坐落在面向拉普拉塔河与大西洋交汇处的峭壁上,建筑风格奇特,是座非传统的地中海式别墅。最大的特点是面朝绝美的风景,不拘于正统的建筑模式。 新闻出版 全国有各类报刊374种,其中日报31种。 主要报纸有:《国家报》,1918年创刊,发行量10万份;《晨报》,1917年创刊,发行量4万份。此外,还有《共和国报》、《观察家报》、《最新消息报》等。2007年全国图书发行量共1009种。全国有电台100多家,电视台20家。 体育 乌拉圭牛仔在驯马比赛中 足球是乌拉圭人最热爱的运动。而乌拉圭的足球运动曾在世界史上绽放光芒,乌拉圭为世界杯足球赛的首个主办国,并且在首届(1930年世界杯足球赛)和(1950年世界杯足球赛)夺得冠军。另外,乌拉圭亦是1924年及1928年两届奥运会的足球比赛金牌得主。 乌拉圭的国家篮球及榄球活动亦是闻名国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