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岳庙 |
释义 | § 地理位置 中岳庙中岳庙,位于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距登封县城东4千米,可乘车前往,十分方便。它背倚黄盖峰,面对玉岸山,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乃五岳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所庙宇。此庙坐北朝南,东毗牧子岗,西邻望朝岭,前对玉案山,背靠黄盖峰;自中华门起,经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崧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至御书楼共十一进,长达一点三华里,共有楼、阁、宫、殿、亭、台、廊等各种建筑四百余问,面积十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中岳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挑檐抹角,四龙吞脊,顶覆黄色琉璃瓦,庑殿式建筑,朱墙黄瓦,气势雄伟,素有“台阁连天,甍瓦映日”之称,是庙内最大的建筑,殿内正中供奉崇圣大帝中天王,两侧配祀以使臣和侍者及镇殿将军方弼、方相,陈列有清代乾隆皇帝所赐铜铸香案、香炉、蜡合和明代铁钟、大鼓等珍品,中岳庙殿前两侧各立有亭,一曰御香亭,一曰御制亭,两亭均为重檐八角,结构精良,造型优美。庙内古柏森森,碑石林立,碑石之中最为著名的是北魏中岳嵩山高灵庙碑,该碑碑文记述了北魏文成帝太安二年(456),著名道士寇谦之修复中岳庙及在此传播道教的经过,是研究道教历史的重要金石资料和古代书法艺术之珍品;庙中还珍藏有铸造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的四大铁人像,四尊铁人铸像为我国现存镇库铁人之中形体最大、保存最好、铸造较佳的艺术精品,属道教文物。该庙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之一。 2001年06月25日,中岳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中岳庙给人的印象是大。规模大,庙宇大,神像大,气魄大。如此宏大而又幽雅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该庙现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庙房400余间,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它们仿佛是一群历史老人,静谧的肃立着,对游人诉说中国辉煌的古代文明。中岳庙历经2000多年的沧海桑田,风吹雨打,多少代人不懈地修建,才得以完好地保存到现在。 § 创建历史 中岳庙中岳庙举创于秦代,原名太室祠,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历史上的汉武帝,对于建设全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因时代的局限,到了晚年,热衷于神仙方士之说,渴望自己能够同传说中的轩辕皇帝一样,成为神仙。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游览和礼祭嵩山,在登上太室山时发生了奇迹:随从的官员在山上听到好像有呼“万岁”的声音,其实,这是方士们为博得汉武帝欢心,投其所好而设的一个骗局。但晚年好大喜功,贪恋长寿的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于是下令叫祠官增建太室神祠,禁止砍伐山上的树木,以山下之百产封给神祠作为供奉之用,使中岳庙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太室山也被封为“嵩高山”,简称“嵩山”,正式与中国原有的四岳并列,称为“中岳”。 § 主要构成 中岳庙北魏时,祠址经过了三次迁移后,定名为中岳庙,从此由道教管理。唐代中岳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武则天来此封禅,称嵩山为“神岳”,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武氏对中岳庙的“情”有独钟,使它的声望日益兴盛,八方传播。唐玄宗在当时的中岳庙址重新增修庙宇,是中岳庙的鼎盛时期,为之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宋太祖金妆神像,岳神的冠戴衣着沿袭至今。以后又绘饰壁画,遍植松柏,不断为之增添光彩。各代经过多次修建,清乾隆年间更大加修整,又设宜道会司,以掌管全县的道教事务。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初一,清高宗(即乾隆)至中岳庙致祭,当夜御制《谒岳庙》诗二首,其一为:“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到来瞻气象,果足庆平生。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中岳庙“得宠”于历代帝王,由此可见一斑。庙内主要建筑,从南向北,由低至高,顺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坊、大殿、寝殿、御书楼,前后共11重。最北以黄盖亭为终端,站在亭内可俯瞰中岳庙全景,远眺苍翠群山。中轴线两侧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神州宫、小楼宫等。殿宇、楼阁、廊庑等共400余间,气势恢宏。庙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珍存着许多文物瑰宝。 § 庙宇传说 中岳庙中岳庙既是祭祀岳神的场所,又是重要的道教宫观。道教虽然兴起于东汉时代,其来源却是我国远古时代的巫术,后来继承了秦、汉以来的神仙方士之传统,历史渊源较长。中岳庙是道教在嵩山地区的最早基地,原是为了祀奉中岳神而设的。道家尊中岳庙为“第六小洞天”,他们认为这里是周朝的神仙王子晋的升仙之处。王子晋又名王子乔,传说是周灵王(公元前571~545年)的太子。他喜欢吹笙作凤凰鸣声,游于伊水和洛水之间。那时嵩山有一个道士叫浮丘公,接他上嵩山。几十年后,有人在山中见到他,他说,告诉大家,七月七日,在缑氏山头等我。那日,果然见他乘白鹤,盘旋数日后才离去。于是后人在缑氏山和嵩山的顶上都建立了神祠纪念他。嵩山峻极峰以东的白鹤观,背负三峰,左右皆绝壁,即为纪念王子晋而建。 据《道学传》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嵩山修道九年。南北朝时,又有著名道士寇谦之在此改革“五斗米道”,创立“新天师道”。峻极门东侧的《中岳嵩高灵庙碑》就是当年刻立的,碑文记载寇谦之修中岳庙和传道的事迹,是关于这位名道最早的记录。此后,历代还有不少知名道士在这里主持过道场。峻极门东侧还有《五岳真形图碑》 ,这一高3米的碑石雕刻着象征五岳的图象,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刻立。据道教经典《云笈七签》说,五岳真形图是道士入山辟邪的护身符,一切妖鬼虫虎都不能近。如今河南道教协会就设在中岳庙,每年农历三月和六月庙会热闹非凡,这一习俗至今不衰。 § 主要景点 中岳庙中岳庙是中国五岳名山存存古柏树最多的庙宇,共有汉、唐以来的柏树2930余棵,其中汉至清代古柏330多株,柏树造型奇特,千姿百态。中岳庙现存东汉、北魏、唐至清代的金石铸器119件,其中金石造像36尊,碑碣83品。其中《中岳嵩高灵庙碑》是我国道教开始刻立的第一品石碑,刻立于北魏太安二年(公元456的),字体遒劲,笔调古朴,是书法艺术之珍品,为历代金石学家所推崇。宋代铸造的四个镇库铁人,高约3米,握拳振臂,怒目圆睁,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造型最佳的库神像,弥足珍贵,奉为中岳嵩山的“镇山之宝”。 在启母阙后的那块巨石就是启母石,它高10余弥,围50弥,石北面裂下一块为开“启”生处。关于启母石的故事,我给大家讲一个传说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相传古时嵩山一代洪水滔天,土地淹没,许多生命被夺走,大禹为了尽快凿开山间通道,大禹之妻涂山氏为支持大禹治水,也一同来到嵩山,就住在太山脚下,每天给大禹缝衣送饭。大禹对涂山氏说:“当你听到击鼓声,就给我送饭”。这就是闻鼓饷夫的故事。大禹为了尽快开山间通道,就变成了一只大熊,在山间来来往往,开山石,忙碌不停,有一次不小心,殷一块石头踢落崖下,恰好击在鼓上。涂山氏听到鼓声,以为丈夫饿了,急忙把准备好的饭食送到轩辕关下。可是,她东张西望,却找不到丈夫,只见一只大熊在山间跳跃治水。她心中一惊,羞愧之下,便向东跑云,化为巨石。大禹见此情形急忙追赶。当时,禹知道妻子身怀有孕,将要生产了,就对石头高喊“还我孩子”。话音刚落,只听一声巨响,石破北方,一个男孩出生了。这个孩子就是夏朝君主夏启,这块石头后人称之为“启母石”。所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指这个地方。中岳庙启母阙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启母庙因启母石而建,关于启母石的来历有一则神话传说。 阙身的画像保存较完整的有6O余幅,主要内容有幻术、虎逐鹿、夏禹化熊、斗鸡图等,阙上铭文的内容主要是赞颂夏禹治水的功绩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 太室阙,是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阙上主要是篆隶铭文和雕刻画像,画像主要内容为车马出行、马戏、倒立、斗鸡、羊头、玄武、犬逐兔等,艺术风格浑朴古拙,气势深沉。 黄盖峰,原名神盖山,因西汉武帝刘彻登嵩山时,身穿黄龙袍,头盖黄罗伞。一时间,黄云遮盖了整个山头,大吉大利,故得名黄盖峰。 § 导游图 中岳庙游览图 § 游客须知 郑州至中岳庙交通图 中岳庙位于中岳嵩山太室山东麓的黄盖峰下,距登封市区一公里,是中岳嵩山的主庙与象征,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一处庙宇,是中华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北魏名道寇谦之曾在嵩山中岳庙修行多年,改革五斗米教,使天师道由民间道教走向官方教。 门票价格:25元 § 参考文献 1、http://www.ssshaolin.com/ssly/zymjq.htm 2、http://www2.hnta.cn/jdjq/jqshow?bianma=000000000259 3、http://baike.baidu.com/view/65249.htm 4、http://www.51766.com/img/dfzy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