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乌家培
释义

§ 基本资料

姓名:乌家培

生卒:1932年5月29日

描述: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籍贯:浙江省宁波市

§ 个人概述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数量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创始人,曾任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副主任兼信息经济与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1932年5月29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东北财经学院统计系毕业。1955年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经济研究,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1959年开始研究经济数学方法,系中国最早开拓这一领域的主要学者,为数量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作出了贡献。1980年出版的《经济数学方法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经济学界的一项空白。198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深造,是中国参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教授主持的世界经济联结模型研究的第一位学者。他主持创建了中国数量经济学会,连任该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筹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曾任该所所长;后又到国家信息中心组建信息科学与应用研究所,后改名为信息经济与技术研究所,并创建了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国外发表论文和出版小册子,开辟和促进了数量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方面的中外学术交流。曾任日本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客座教授,在国内为清华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等20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

职业生涯

乌家培的突出贡献是在数量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开拓上,其他经济学领域也有涉猎。50年代末,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上发表文章,坚持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原则的社会主义性质。60年代初,就经济数学方法的一般问题、社会再生产模式、部门联系平衡表、经济计量学的剖析和利用,发表过一系列论文,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推动了这一方面的学术研究。70年代中期,积极宣传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正确观点,批判“四人帮”篡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反动谬论。后期,在总结常州市多快好省发展地方工业经验的基础上,对专业化协作、老企业技术改造、改进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引起当时经济学界的重视。80年代初,系统地论述了数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在经济预测和政策分析中的应用,并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数量经济学进行探索。《探索社会主义再生产模式的若干问题》一文获1984年孙冶方经济学奖。80年代中期,主持和完成了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的理论与实践的国家“六五”重点课题,撰写和主编了5本专著及其他有关书籍,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同时,大力提倡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结合上著文发表见解,促进交叉科学、软科学的发展。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数量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

“七五”期间主持和完成了“经济信息合理组织及其效益问题研究”的重点课题,并对经济信息和信息经济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创见,对推动我国信息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八五”期间主持和完成了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中预测、决策、调控问题研究重点课题,提出了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模型预测比较研究等观点。这一期间,还就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论文和著作,在国内外引起一定反响。

§ 个人荣誉

乌家培同志一直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经济学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的评议组成员,同时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

§ 个人影响

主要著作有:《经济数学方法研究》(1980)、《经济数量分析概论》(1983)、《探索经济建设新路子》(主编,1983)、《投入产出法在中国的应用》(主编、1984)、《数量经济学若干问题》(1985)、《经济计量方法在中国的应用》(主编,1986)、《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研究》(

§ 人物评价

§ 相关链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