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春华
释义

§ 简介

刘春华

刘春华 1944年10月生,辽宁新金人,出生於黑龙江泰来。原名刘成华。一级美术师。1959年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63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擅长人物,兼及山水、花鸟。[1]

§ 作品风格

多年来遍游祖国大江南北,深入生活,师法自然,努力把传统手法与对现实生活的表现结合起来,力求于平凡生活情景中以造型语言做人生哲理的表达。作品笔墨洗练、深沉含蓄、富于意趣,耐人寻味。[2]

§ 荣誉

在北京出版社从事编辑设计工作时,所设计的书籍曾参加“莱比锡国际书展”。1979年入北京画院从事中国画创作,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收藏。多次出访、举办展览及讲学等。其国画创作不囿于一家一法,注重广采博收。作品深沉含蓄,笔墨洗炼。1967年创作油画《毛主席去安源》。1977年创作油画《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由多家出版社出版。中国画作品《春必将至》获北京市优秀美术作品奖。1990年出版《刘春华画集》。获“97’中国画坛百杰”称号。[1]

§ 艺术年表

《毛主席在安源》

1944年10月15日

生于黑龙江泰来县。

1963年

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四年毕业。

朝鲜邮票 1968年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毕业,在校时曾创作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毕业后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主持编辑过大型中国画画册。

1979年

入北京画院为专职画家,专门从事中国画创作。中国画《春必将至》等曾获北京市优秀美术作品奖及多种嘉奖。

1982年

任北京画院艺术室负责人。

1987年

任北京画院副院长。

1988年

北京市美术家代表大会当选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90年

任北京画院院长。 [3]

§ 艺术评价

《柿柿如玉》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刘春华和他的《毛主席去安源》

齐建秋

1995年春天,我在长城饭店参加一个文物鉴赏学习班。休息时,同嘉德拍卖公司的一个工作人员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他们最近准备拍卖一件非常有影响的油画。我问“是谁的?” 他非常神秘地对我说“你猜吧,像你这个年纪的应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毛主席去安源!”我失声叫道。

《毛主席去安源》是文革中印刷最多,影响最广的一幅画。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幅画连同他的作者刘春华的名字一道传遍了全国。《毛主席去安源》给刘春华带来了很多荣誉,也带来了不少烦恼。这幅知名度极高的作品的上拍,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画最终被国家银行以高价竞得。

一幅《毛主席去安源》使当时的刘春华岂止大红,简直是红的发紫。他20多岁就担任了北京市文化方面的很多领导工作,按现在的说法都是局级的。刘春华也成了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文革后,他任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画院院长。前不久,才从院长懂得位置上退下来。现在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刘春华,194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泰来县,1959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63年入中央工艺美院学习。1979年入北京画院从事中国画创作。擅长人物,兼及山水、花鸟。他在创作的道路上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他的作品不囿于一家一法,注重广采博收,笔墨洗练,深沉含蓄。他的“柿柿如玉”图是代表作。作品布局大度,有张力,形神兼备,设色浓艳而不失雅致,柿子垂枝,小鸟立于枝间啼鸣,神态俱佳,情趣盎然,不失为写意花鸟中的佳作。

刘春华多次出访,举办展览及讲学,1990年出版《刘春华画集》,1997年获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画坛百杰”称号,获2000年日本《美术手帖》评“20世纪世界100件美术作品作者”(中国有徐悲鸿等3人人选)。

(责任编辑:鲁婧)[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3:58